欢迎访问中华财经网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招商加盟 民生新闻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军事新闻 体育新闻
区 块 链 名人动态
时事观察 女性富豪
法治生活 男性富豪
大型活动 食品安全 生态环保
外汇黄金 房产商情 财经在线
娱乐资讯 旅游天下 科技之窗
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
中华情缘 书画收藏
报料投稿 查询系统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时事观察 >

“双一流”开局(2)

时间: 2018-05-11 08:37 作者:浙江新闻 来源:网络整理 点击:

三部委负责人答记者问时也阐明,为打破身份固化、激发建设活力,将一流大学区分为A、B两类,“这样做主要是希望督促所有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加快改革、加快发展,并推动归入B类的高校正视差距、奋起直追”。

原“985工程”高校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3所学校,则进入了一流大学建设B类。不过,三部委表示会在具体工作中对A、B类高校同等重视、同等建设、同等评价,“建设方案同等要求,政策经费等都同等覆盖。”

在73所原“211”工程院校中,为什么是郑州大学、云南大学和新疆大学这3所进入一流高校B类?官方解读中,一流大学的遴选主要考虑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并有利于加快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

“国家是有政策导向,但还是要(专家委员会)投票,在西部好几所学校里面选。投票人心情想必是复杂的。”周光礼认为,最终选择这3所高校有一定说服力:“新疆大学在最西部,如果那里有一所一流大学,国家有重点投入,一些优秀学者认为有职业发展机会,优秀学生认为牌子好,这对稳定西部的作用比选其他任何一个大学都要大。”

云南大学同理,入选一流大学有助于西南发展。另一方面,云南大学入选的两个一流学科(民族学、生态学)都不是“自定”,意味着云南大学在专家委员会第一轮投票后产生的建议名单中也有一席之地。

“郑州大学的(被)选择理由跟他们不一样。”周光礼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河南作为有一亿多人口的省份,没有“985工程”大学,甚至没有教育部直属大学,“多年来开全国人大会的时候都有代表提。当然,郑州大学最近进步很快,选择它也实至名归。”

不过,在制造危机感之余,985、211两大工程的基本格局得到了延续。首轮“双一流”名单没有否定以往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已经取得的建设效果。

有研究者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虽然“双一流”的政策意图强调能进能出、不搞终身制,但“加人进来就不容易,什么时候见过出去的?(很多人)都担心未来只会进,不会出。”

“这个理解也没错,我们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就是越来越多的学校能不断参与。”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虽然有此预期,但在制度设计上不能没有退出机制,“不然为什么要搞36+6(指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分A、B类)呢?”

2017年9月26日,中国北京,由人大师生策划、设计并拍摄,旨在庆祝学校80周年校庆的巨幅照片,在地铁4号线人民大学站亮相。(视觉中国/图)

“增量”分给谁?

有25所“双非”高校(既非985,又非211)成为了一流学科建设学校,构成了此番变局中另一个“增量”群体。李志民认为,舆论误读了这个增量释放的信号,在理解“双一流”建设“注重效率兼顾公平”的原则时有所偏差。

李志民针对的是在《中国新闻周刊》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篇文章。文章分析了25所新入局的“双非”高校所在地域,发现东部的增长要超过中西部。另外,几个教育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获得了最多的增量,排名前三的北京、江苏和上海三地,占据了这25所新入围高校的三分之二左右,仅北京一地就占了三分之一左右。

“‘双一流’的主要增量,给了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文章作者在得出这一结论后质疑,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在初期注重遵从经济规律的“先富”,到一定阶段后应向遵从公平的“后富”倾斜:“我们的高校建设,目前处于哪个阶段?”

“早期的211、985工程是希望在国家高等教育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建高原’。现在‘双一流’是希望‘筑高峰’,它不是短期工程建设,会形成机制。”李志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虽然首轮“双一流”遴选既有效率的名单,也有公平的名单,但公平并不是“双一流”建设首要的政策目标。

“扶优、扶需、扶特、扶新”,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在教育部官网配发的解读文章中表示,“双一流”建设不是普惠性的,“始终将具备冲击世界一流的实力和潜力作为最优先的考虑”。

“大家都可能进入到国家战略需要中去,只要你办得好,不在乎你过去是什么身份。”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别敦荣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双非”院校成为“双一流”增量要释放的主要信号还是打破身份固化,鼓励高校建设特色学科、优势学科。

南方周末记者发现,25个新入局者中有多所专业性大学,排名靠前的专业是中医药、医学、音乐和美术等。

各省支持力度差异巨大

“双一流”名单的增量会不会带来财政支持上的增量?中央和地方对此有不同的回答。

中央财政针对“双一流”建设的支持方案尚未出台,官方公开表态中,也未见有将大幅增加财政拨款的言论。“最终以财政部为准,目前总的原则是整体的年度投入经费不会低于211、985工程。”李志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事实上,在“211工程”到期后,过去两年,中央财政已经以“双一流引导资金”的形式向原211、985工程高校进行专项拨款。不同高校获得专项资金数额存在差异,但与“211工程”期内差别不大。

在投入总量上做增量的主要是地方,尤其是经济发达省份。“中央财政只是钓鱼,到现在还没有明显增加,但是把省里的钱钓出来了。”周光礼说,为巩固省内高校格局,很多省份在“双一流”名单出来前已经制定了省内“双一流”计划。有媒体统计,目前地方层面承诺的支持“双一流”建设投资已经超过了一千亿。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机构介绍 | 报社动态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查询系统
Copyright©2014 http://www.tao33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财经网 企业信息
信息来自网络,本站只做存储用,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疑问联系!QQ:501734467中部崛起B2B为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