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0日,新疆乌鲁木齐,新疆大学校园。(东方IC/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9月28日《南方周末》)
专家委员会第一轮记名投票,不针对具体学科和具体学校,投的是条件——什么样的学科属于一流学科。由此形成一整套遴选标准,所有符合条件的学科自动生成了一份建议名单。
“比如,(同不同意)五年之内有人得过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他所在的学科就作为一流建设的学科。像‘复旦新闻’这样具体的学校名、学科名,我们投票时连这四个字都见不到。”
“扶优、扶需、扶特、扶新”,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在教育部官网配发的解读文章中表示,“双一流”建设不是普惠性的,“始终将具备冲击世界一流的实力和潜力作为最优先的考虑”。
为巩固省内高校格局,很多省份在“双一流”名单出来前已经制定了省内“双一流”计划。有媒体统计,目前地方层面承诺的支持“双一流”建设投资已经超过了一千亿。
二十年前,湖南伢子邹赞读完武侠小说《卧虎藏龙》,被书中描写的大漠黄沙、草原天山、玉娇龙和罗小虎的爱情深深吸引,于是他在高中毕业后报考了新疆大学。
新疆原有两所“211工程”大学,新疆大学是其中之一。在邹赞读大学期间,国家又启动了著名的“985工程”,要相对集中国家有限财力,对若干所高等学校和有条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进行重点建设。这次,新疆大学没有入选。
985、211两大工程推动了中国高校蓬勃发展,但弊端也开始显现,最受诟病的是其圈定一批高校后不再变动,造成高校身份固化和竞争缺失。
这样的高校格局维持了十余年。直到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名单包含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以及465个建设学科。具体来看,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包括A类36所,B类6所;原39所“985工程”高校全部入列,另新增郑州大学、云南大学和新疆大学等3所进入B类。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除已升级的上述3所高校以外,原“211工程”高校全部入列,新增25所非211院校。
“双一流”高校以5年为一个周期动态调整,这似乎表明固化多年的高校格局已然发生变化。“从目前名单来看,我们主要是做加法,不做减法。”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光礼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首轮遴选结果显示这是一次典型的帕累托改进:“改革至少使一个或几个211、985高校受益,而没有使任何一个利益明显受损。”
38所高校自定建设学科如今已在新疆大学执教的邹赞相信自己见证了历史,在他看来,新疆大学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会“扩展学校的名声,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但他并不清楚,新疆大学是如何成为这个“增量”的。
以动态调整、不搞终身制为改革亮点的“双一流”建设方案自2015年8月启动。2017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三部委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双一流”建设进入实施操作阶段。
“双一流”的遴选机制经过了特殊的设计。三部委成立了以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为主任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会中,有部分高校主要负责人,有相关部委领导,有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也有大学教授代表。周光礼了解到,委员会成员“平均年龄应该在60岁以上”。
遴选无需高校事先申报,专家委员会经过讨论和第一轮记名投票,先整体生成了一份建议名单。特别之处在于,第一轮投票没有候选人,专家委员们并不是针对具体学科和具体学校进行投票。
“投票投的是条件,什么样的学科属于一流学科。”第二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几个月前在北京参与了两轮投票,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比如,(同不同意)五年之内有人得过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他所在的学科就作为一流建设的学科,(第一轮投票投的是这个)。像‘复旦新闻’这样具体的学校名、学科名,我们投票时连这四个字都见不到。”专家委员会讨论通过了一整套遴选标准,标准中既有学科排名等“硬条件”,也有定性标准;有一些条件是并列的,满足其中一条即可入选。
根据这套尚未公开的遴选标准,第一轮投票后,所有符合条件学科自动生成了一份建议名单,包括421个学科,涉及99所高校。黄达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和9月21日最终公布的名单相比,建议名单中的学科一个都没有删去。
没有减少,但是有增加。黄达人说,“有的学校需要进入,但又没有符合条件的学科,就(由学校)自己定学科。”最终的“双一流”名单包含137所学校、465个学科,比建议名单新增了38所学校、44个学科;其中,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重庆大学、郑州大学、新疆大学各有3个学科,其余35个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各有1个学科。
名单上,这44个由新增高校自主认定的学科后都标注了“自定”,以示与根据专家委员会确定的标准而认定的学科有所区别。增加这38所学校,保证了31个省份都至少有一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分布。
(视觉中国/图)
“制造危机感”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从一流学科拟建设高校中遴选产生,主要根据客观数据和综合评价。
教育部长陈宝生曾说,“‘双一流’不是985、211的翻版、升级版或者山寨版,而是一个全新计划”,“不能再讲一遍211、985的故事”。在一流大学中再分A类和B类,就被视作“双一流”不重复两大工程最直接的设计和信号。
邹赞所在的新疆大学被归入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B类”。“B类就是要给入选高校制造危机感。”周光礼分析这一机制设计的初衷,“你说‘双一流’要动态调整,如果把所有‘985’都变成一流大学,就感觉换汤不换药了。动态无非是两个,一个是原来在(第一梯队)里面,让你跌下去,暗示你可能离开这个名单;另外,以前不是的又可以进来了,能够营造一种能进能出的印象。”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