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华财经网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招商加盟 民生新闻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军事新闻 体育新闻
区 块 链 名人动态
时事观察 女性富豪
法治生活 男性富豪
大型活动 食品安全 生态环保
外汇黄金 房产商情 财经在线
娱乐资讯 旅游天下 科技之窗
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
中华情缘 书画收藏
报料投稿 查询系统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时事观察 >

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丁烈云:高校办学不能被评估绑架(2)

时间: 2020-06-21 20:04 作者:浙江新闻 来源:网络整理 点击:

  比如,“双一流”名单中没有把我们学校的生物医学工程列进去,但我们学校的生物医学工程在最后评估的结果是A+,在第一梯队中。在“双一流”结果出来之前,学校就进行了布局,除了生物医学工程没有评上以外,其他的结果和我们的名单几乎是吻合的,我们没有等名单出来以后才再去建设。

  “双一流”建设是一个契机,但学校一定要清楚,哪些是我们的优势学科,我们应该怎么去发展自身优势,怎么去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去布局我们的学科。

  澎湃新闻:“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之后,对于很多高校来说是很好的一次机会,因为有更多的财政、人力及各种教育资源的支持,如果这个名单流动起来,很多人关心的就是,假如学校在之后的考核中被名单剔除了怎么办?这种流动会不会带来一些问题?如何保证对“双一流”建设考核的科学性?

  丁烈云:我认为更多地应该通过市场来考核,通过用人单位来考核。如果完全通过行政力量来考核,是不太合理的。各个学校的特点不一样,导致评价标准成为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比如,人文社会科学占优势的学校,怎么去考核,理工占优势的学校,怎么去考核。

  按照论文来考核有一定合理性,但论文写得好,就是好学校吗?这也不一定。我一直认为,考核应该看两点,一个是学科的贡献,一个是学校的贡献。首先,学术论文要写好,要有发表在高水平学术杂志上的文章,这是基本的学术规范,整个国家和全世界都是这么一个评价标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国家的实际贡献,我们虽然说不出来,但地方经济的发展最能“说”清楚。

  比如,有了华中科技大学,才有了中国的光谷,这是我们提出来的构想,很多成果都是来自光谷,成果转化得非常好,反过来,中国光谷又为华中科技大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舞台,使华中科技大学的光电学科成为了中国的一流的学科。

  澎湃新闻:也就是说,考核标准需要直面市场的反馈与学校自身的实际贡献?

  丁烈云:没错。其实按照论文去考核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各种评估也都很重要,但是学校不能被这些评估绑架,还是要做自己该做的,有些研究可能这五年没有什么样的成果,但是十年磨一剑,十年之后可能会产出更大的成果。如果为了应付每五年的评估的话,或许就失去了办学的方向,办学是不能急功近利的。

  谈简称争议:“华中大”由来已久

  澎湃新闻:华中科技大学的简称似乎经历过很多种不同的说法,“华工”“华科大”到最近官方力推的“华中大”,前段时间,地铁站命名的问题也因此引起了热议,你是如何看待的?

  丁烈云:简称多了以后,会分散学校的品牌宣传,我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比如,一个企业的宣传,如果企业的名字、产品的称呼不稳定,外界就搞不清楚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宣传的效果自然会受到影响。因此,我想,我们能不能再把学校的简称统一起来。

  过去外界一般都认为简称“华科大”是约定俗成的,包括媒体都是这么称呼的。但实际上,2000年的时候,学校的官方文件就把“华中大”定为学校的简称,还写进了学校的章程里,而章程是通过反复的讨论,通过教代会、学术委员会、校党委来进行审批的。如果简称要改,章程也要变,这需要全校再来进行讨论。如果有必要,我觉得花精力去讨论是可行的,但这个事情最后没有进行下去。

  地铁站的命名不是校方改的,因为跟学校没关系,地铁到什么站叫什么名字,地铁公司不会去问我们,他们只会问我们官方简称是不是就叫“华中大”。其实,我们学校的英文名字从来都没有变过,从华中工学院到华中理工大学,再到如今的华中科技大学,英文名都是以“华中”开头,从来都没有变过。

  澎湃新闻:你卸任校长一职后,主要在开展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

  丁烈云:我已经到年龄了。从行政岗位上退下来之后,我现在反而比原来更忙,更多的是安排我自己主要从事的业务方面的一些研究。

  我现在的工作一个是做研究,一个是带学生,主要从事信息技术应用在工程建造中的研究,主攻研究方向是数字建造。这里我没有提智能建造,因为首先要数字化以后,才有智能化。

  前几年我非常关注“中国建造”,高速的工业化带来了“中国制造”,高速的城镇化也引发了“中国建造”,但大家更多关注制造,没有关注到建造。实际上我们国家的经济的发展是这两架马车拉动的,“中国制造”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路径,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但“中国建造”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路径。

  我认为,“中国建造”也应该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也应该把握现代科技革命的机遇,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也应该把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和建造进行深度的融合,来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所以建议国家层面制定“中国建造”高质量发展战略,我提前几年就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研究,马上有11本书要出版,其中一本是我写的《数字建造导论》,其他十本由香港城市大学、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等高校的一流专家来写。

  为了这套书,大年三十那天凌晨一点多了,我还在赶稿,大年初一那天,7点半就起床写书。此外,我还在中国工程院一个有关“中国建造”的项目中担任负责人。

  澎湃新闻:你能简单地介绍一下目前所研究的“中国建造”吗?

  丁烈云:“中国建造”的思路是以绿色建造为目标,关键是要环保、要健康,以工业化为产业路径、以智能建造为技术依托形成的发展战略。

  月球基地建造是我们的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已经发表了一篇文章。登上月球后要考虑建基地的可能性,建基地要进行考查。我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原位建造”,因为不可能带材料上去,成本太高,能不能直接利用月球上的材料进行建造? 这些话题都是很有趣的,我的学生都很愿意和我一起去做研究。

  责任编辑:杨笑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机构介绍 | 报社动态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查询系统
Copyright©2014 http://www.tao33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财经网 企业信息
信息来自网络,本站只做存储用,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疑问联系!QQ:501734467中部崛起B2B为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