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华财经网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招商加盟 民生新闻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军事新闻 体育新闻
区 块 链 名人动态
时事观察 女性富豪
法治生活 男性富豪
大型活动 食品安全 生态环保
外汇黄金 房产商情 财经在线
娱乐资讯 旅游天下 科技之窗
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
中华情缘 书画收藏
报料投稿 查询系统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时事观察 >

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丁烈云:高校办学不能被评估绑架

时间: 2020-06-21 20:04 作者:浙江新闻 来源:网络整理 点击:

  丁烈云说,卸下华中科技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校长一职之后,他反而比以前更忙了。

  退下行政职务后,这位年过六旬的教授还在继续做着他的研究,带他的学生。

  现在,丁烈云致力于信息技术在工程建造方面的应用研究,研究方向是数字建造。他正在联合多个高校的教授专家写一套陈述数字建造的书。

  “大年三十那天凌晨一点多了,我还在赶稿,大年初一那天7点半就起床写书。”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丁烈云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的身份赴北京与会。他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谈及了他的议案建议、他的过往和他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关注。

  作为华中科技大学知名校长李培根的继任者,丁烈云在过往面对学生的公开演讲中,延续了该校校长敢说、善言的传统。

  去年6月,丁烈云最后一次以校长身份出现在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他用一句“漫漫人生路,并不是都能这般‘大吉大利,今晚吃鸡’”,告诫大学生用一颗平常心面对人生起伏。

  这番幽默的表达引起热议,他被该校的学生热情地称为“丁帅”、“云哥”。

  [对话丁烈云]

  人才竞争要有序,要做到“事业留人”

  澎湃新闻: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你建议在武汉建立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推动科技资源聚合引领创新发展,你认为武汉具备哪些建成创新中心的条件和优势?

  丁烈云:优势当然有很多。要把长江流域建设成综合性的交通枢纽,武汉肯定是非常重要的节点,包括现在正在提出的修建沿江高铁,如何实现水运、陆运、空运一体化,建立一个综合性的物流体系是很重要的。

  但仅仅是综合性的物流体系可能还不够,高质量的发展还是要通过创新来驱动,而不是靠资源要素来推动,不是仅仅靠土地的投入、矿产资源的投入、资金的投入,更重要的是要加大科技的投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最重要的要素是人,所以如何把人才留在中西部地区,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大家要思考的。

  武汉是有先天的条件的。湖北本来就是一个教育大省,也是科技大省,能够建设一些创新基地。创新基地是人才的“聚宝盆”,有了基地以后就有了事业,有了事业就能留住人。如果完全靠待遇留人,中西部地区肯定竞争不过东部地区。

  未来,国家应该把科技的一些要素、一些创新基地布局到武汉、重庆等地,我认为这样才能够缓解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武汉、重庆等地建设科创中心有利于均衡发展,缓解这种不平衡发展中的矛盾,这也是国家实现重大战略的需要,也是武汉自身、湖北自身发展的需要。

  澎湃新闻:在你看来,中部地区、华中一带的省份或城市如何去破解人才等资源上的不平衡,并进一步发展自身优势?

  丁烈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事业留人,要营造一个创新的文化和环境,在此基础上吸引更多的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来创新创业,这比什么都重要。

  沿海城市的工资高,但同时生活成本也很高。为此,武汉还是有自身的优势,比如,生活条件比较好,生活成本相对于沿海城市也是比较低的。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为这些年轻人、这些人才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的环境,展示他们才能,实现他们的事业和梦想。

  所以要在武汉建立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通过创新中心的建立,来实现生产创新要素的聚集,通过创新要素的聚集,才可以吸引新型人才留下来。

  前两年,武汉提出来“两个100万”,100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吸引100万的校友回来投资创业,现在也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武汉、在湖北就业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绝对不能把这些留在武汉的大学生、年轻人看作是资源的消耗者,他们更多的是事业的、资源的创造者。

  澎湃新闻: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之前,武汉市推出了新的人才引进政策,你觉得这些政策能为武汉带来哪些推动作用?全国各地都在吸引人才,你怎么看?

  丁烈云:人才竞争应该更多通过市场来进行调节,应该有序地进行人才竞争,不能无序竞争。各个城市应该更多地去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比如,在武汉光谷,创新创业的年轻人非常多,和原来相比有了很明显的变化。

  创新要素的聚集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家政策布局的聚集,另外一种则是创造比较好的条件和环境来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聚集,一个是政府力,一个是市场力。武汉市有很多研发和创新基地,一种类型是国家的一些创新基地布局在武汉,布局在湖北。还有一些世界500强的大企业,他们的研发基地也会在武汉落户,他们都是人才的蓄水池。

  武汉市有比较好的投资环境,原本布局在沿海城市的研发机构开始落户武汉,光谷附近就有华为的研发基地,目前有一万多人。那些原本是在沿海城市的研发机构选择搬到武汉,就是因为武汉拥有良好的条件,大学生特别多,生活成本也不是很高,所以他们的研发成本、开销就相对低一些,但是智力资源并不会减弱。

  高校办学不能被评估绑架,不能急功近利

  澎湃新闻:作为华中地区最著名的两所部属高校,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在人才、资源及现在“双一流”建设等方面,都有竞争与合作,渊源已久,你认为这两所高校目前是怎样的关系?

  丁烈云:我觉得更多的是合作。首先这两所学校的学科结构本身就是互补的关系,而不是互斥的关系。武汉大学以文理见长,华中科技大学是工医见长,我们都是综合类大学,但特色不一样。作为湖北省的高校,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都在为湖北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做贡献,因此,哪怕是在科技成就方面,也都是互补的态势。

  媒体上、网上反映的“竞争”,我觉得更多是一种善意的表达,而不是因为存在竞争就成了对立的关系,我们希望两所高校都发展得很好。在“双一流”建设方面,两所高校也都是在加大投入。

  澎湃新闻:今年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校长熊思东在接受采访时说,他认为“双一流”高校的名单应该是流动的,能进能出,这引起网民的热议,对于这种建议,你怎么看?

  丁烈云:首先我对名单本身就没兴趣,名单的评定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则,但再好的规则,都会有不足,有时候也会有遗憾的地方。学校的学科质量如何,我觉得学校自己最清楚,教授们最清楚,将“双一流”的建设计划作为自身发展的一个机遇是应该的,但还要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布局自己的学科。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机构介绍 | 报社动态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查询系统
Copyright©2014 http://www.tao33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财经网 企业信息
信息来自网络,本站只做存储用,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疑问联系!QQ:501734467中部崛起B2B为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