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景观:天津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包括独乐寺、大沽口炮台、望海楼教堂、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等。其中,独乐寺坐落在蓟县,始建于唐,重建于公元984年,是中国仅存的最古老的大型木结构楼阁建筑,楼阁中16米高的观音菩萨,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泥塑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黄崖关古长城,有各种造型的烽火台20多座,盘旋于群山峻岭之中,四周风景优美如画。全市现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著名的有天后宫、玉皇阁、文庙、天主教堂、清真大寺、大悲禅院、广东会馆,以及周恩来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旧址等。近年来,新建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天津科技馆,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场所。天津各博物馆、纪念馆现有藏品达53万件,其中一、二级品达1000多件。
天津的城市建筑独具特色。既有雕梁画栋、典雅朴实的古建筑,又有众多新颖别致的西洋建筑。有英国的中古式、德国的哥特式、法国的罗曼式、俄国的古典式、希腊的雅典式等,天津人通常把这些西洋建筑称之为“小洋楼”。全市现有英、法、美、俄、意、奥、比、德等国的历史风貌建筑872幢、156万平方米。这些建筑都饱含着中国近代史的底蕴,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在一座城市中,保存着大量民族风格的古建筑和如此众多的西洋建筑,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中都是不多见的。故天津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
节日庆典
岁时、节日民俗是一种内容宽泛、涵盖面较广的社会文化现象。天津地方,特别是城市区域流行的岁时节日,绝大多数是属于汉族近两千年间不断丰富而在各地普遍传承的全国性节日,由于城市经济活动不受农时直接制约,人们对于岁时的注意已大为淡化。天津地区流行的岁时节俗及人们活动方式大致如下:
春节:农历新年。旧时天津习俗腊八节后便开始办年货。年货以香烛、纸锞、神马、神前供品、节日食品为主。二十五日以后,家家贴春联,户户挂吊钱儿、准备年饭年菜。除夕和元旦是春节活动的高潮,津俗有守岁、辞岁、祭祖先、吃团圆饭等活动。晚间燃放鞭炮通宵不绝。在丰盛的节日食品中一定要蒸粘糕,取其一年更比一年高之意。
破五:正月初五。傍晚家家剁馅包饺子,意为剁小人,捏小人嘴,以驱邪秽。
元宵节:正月十五,亦称“灯节”。以前一天所蒸“刺猬老鼠”供于神像前,及窗台、门墩上,上午头向外,下午转向里,以求驮宝还家。晚饭间以汤元供神佛祖先,并合家食汤元。各大商号张灯结彩,燃放烟火,游人如云。40年代后此俗大减,近年又有于此日做“灯会”者。
二月二:此日谓为“龙抬头”。均食烙饼、煎焖子、炒鸡蛋、炒绿豆菜(又称“龙须菜”)。妇女忌做针线,恐伤龙目。
清明节:津俗为清明节前后各十天祭扫祖墓,供香烛祭品于坟前,焚纸箔后,取土培坟叫“添坟”。今仍为民间祭祖 节日。
端午节:五月初五,又称“五月节”。住家自初一日插蒲艾于两旁,悬符箓于门楣。儿童穿黄色“五毒衣”、“五毒鞋”,衣襟缀“老虎褡拉”。20年代前有涂雄黄于小儿头、胸、耳及臀部者,以祛瘟避邪。应节食品为江米小枣粽子。
中秋节:八月十五,又称“八月节”。以月饼、鲜果供神佛。晚间于庭院设几案,供月亮马子,月饼、瓜果等,由主妇焚香跪拜。“圆月”只限妇女,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之谚。应节食品为月饼,亲友互赠。
十月初一 :津俗以蜡花纸裁剪糊制衣服,与纸箔一同于家门外焚化,俗称为已故亲人“送寒衣”,至今仍有此俗。
腊八节 :十二月初八。以各种米豆、小料煮粥,称“腊八粥”,供佛并食用。有的于此日用醋泡大蒜,称“腊八醋”,春节时食用,今仍有此俗。
腊月二十三:以糖瓜、粘糕、草料和清水供灶神,晚间由家长祭拜。之后,神马与纸锞一同焚化,谓灶神上天,除夕换新神马供奉之,谓灶君回宫。
天津月季花节:每年的5月至6月间。天津月季花节创办于1984年,天津市政府当年将月季花定为市花,月季花的种植和栽培在天津得到了很大发展,每年5月月季花盛开的季节,观花、赏花便成为一项重要的活动,如今,已经演变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国际旅游节。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