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创业,人们总是会想到年轻人。似乎只有年轻人才有那个干劲,也有那个直面失败的勇气和重头再来的可能性,所以能够去创业。
而实际上,中国有不少身价上亿的企业家,都是年过半百,才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褚时健、关玉香、张忠谋……如果你对这些人有所了解,你会发现,他们的敢想敢做,他们的果决利落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人。可见,无论做什么事,年龄都不是问题。
苏增福也是如此,在53岁的年纪才开始创业,一举将公司打造成了中国最大的炊具生产企业。虽然随后套现70亿潇洒离场,但却在68岁那年重新出发,入驻卫浴行业,并博得了“中国十大卫浴品牌”的称号。
“生命不息,创业不止”,这是苏增福这一生最贴切的形容。他曾说:“我这辈子除了做企业,没有别的爱好,我活一天就做一天,直到心脏不跳为止。”也许这就是他超出常人的地方,把创业当成一种爱好,有平常心,反而更容易成功。
接下来,蒋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苏增福的创业故事。
1941年,苏增福出生于浙江玉环。这个土生土长的浙江人,却有一副南方少见的魁梧身材,也许正是因为他曾当过8年海军的缘故。
退伍后,苏增福成为了农机厂的供销员。彼时,中国开始兴起了压力锅。而当时压力锅的市场都被国营企业双喜锅厂占据,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行业老大。时间线走到了一个奇妙的交集点,在双喜如日中天之时,苏增福凭借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业务能力,在1986年被推选为了玉环县压力锅厂厂长。
苏增福和双喜,终于有了交点,也注定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玉环县压力锅厂虽然名为锅厂,但实际上只生产配件,进行一些小的加工项目,经营非常困难。为了谋求生路,苏增福找到了双喜,因为当时双喜的产量供不应求,所以就给了苏增福机会,为玉环压力锅厂挣来了稳定的配件生产订单。
靠着给双喜做配件,玉环县这个小工厂起死回生。赚到钱之后,苏增福开始思考:既然压力锅在市场上这么火热,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呢?难道只能靠着别人给的单子讨生活吗?
思及此,苏增福顶着被免职的压力,决心借钱打造一条生产线。他这个决定一经提出,就遭到了众人反对,因为大家都觉得现在给双喜做代工,足够维持工厂生存,没必要冒这个风险。
但苏增福不这么想,他认为,做代工始终是仰人鼻息过活,还是要有自己的产品,才能有出路。
他跑去找县财政局借钱,被一口回绝:“你一个农民,借这么多钱做什么?”苏增福并没有气馁,他跑到上海找银行贷款了200万元,又挨家挨户的找村民借钱。就这样一点一滴,在1989年凑起了一条压力锅生产线。
沈阳双喜垄断市场太久,因而掉以轻心,这才给了苏增福翻身的机会。双喜眼见苏增福的玉环厂产量提升,觉得对自己有好处,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到他们意识到事情发展不对时,已经太迟了。1994年,玉环双喜的年产值达到了1.8亿元,比母厂沈阳双喜多出了整整一倍。
到了这个时候,双喜才及时补救,停止了苏增福使用“双喜”商标。协商无果后,苏增福干脆自立门户,创建自己的品牌,那一年,苏增福53岁。
一个刚刚建起,虽然工艺不错,但无名无姓的品牌,要面对的却是一家老牌的国营企业,垄断市场多年。市场根本不认这个品牌,苏增福该如何破局?
他选择“以质取胜”。恰逢国家推出产品新标准,苏增福不惜成本和代价,严格执行国家新标准。当时,压力锅的“爆锅”事件频出,然而各大工厂都忙于生产,谁都没有认真解决安全问题。
苏增福再一次从对手的疏忽中找到了机会。他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出“以旧换新”活动,以“安全到家”为宣传口号,大力推广自己的压力锅。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人们发现他的压力锅质量出色,安全性强,纷纷踊跃购买。
到1996年,苏增福的压力锅占据了40%的市场份额,击败了垄断市场30年的“老东家”双喜,成为了新一代“锅王。”
2004年,苏增福带领公司上市,成为一代创业传奇人物。然而正当苏增福的事业蒸蒸日上之时,他却萌生了激流勇退的想法。
“锅王卖锅”引起了众人热议,人们指责苏增福为了钱,连自己一手创立的企业都能拱手相让。而面临质疑,苏增福说:“炊具行业是劳动密集型材产业,迟早会转移。如果做企业做到企业倒掉的那一天才关门,那是不合算的。我得在企业走向上升期,走到80%的时候卖掉,然后再马上投入下一个企业。”
如今再回看当年苏增福的决定,不得不说,他乃大智若愚。他深谙“满招损,盈则亏”的道理,在该退出的时候毅然决然的选择退出,为了下一次创业积累了资本。
2009年,68岁的苏增福整理行囊,重新出发,当时家里人都反对他,让他在家享清福。但是苏增福闲不住,他说:“我就是喜欢赢,赢了心里才过瘾。”
这个倔强的老头再次进入了实业,开始做起水龙头。他砸下几个亿做研发,做出一百万个水龙头都不卖,用了整整4年的时间,才研发出苏增福首肯的产品,这才进军市场。
如今,苏增福第二次创业的卫浴企业已经是“中国卫浴十大品牌”之一。这位如今已年近80岁的企业家,值得所有人为他的生生不息而喝彩。
(责任编辑:中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