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旅游最富魅力的卖点”。实现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深化和拓展文化在旅游业中的作用,是提高一个城市旅游客源市场占有率的有效途径,是增强一个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根据世界旅游组织1985年所做的定义,文化旅游是指“人们出于文化动机而进行的移动,诸如研究性旅行、表演艺术、文化旅行、参观历史遗迹、研究自然、民俗和艺术、宗教朝圣的旅行、节日和其他文化事件旅行。” 青岛市的旅游业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后以观光观景为特征的快速发展后,应该更深入地发掘青岛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内涵,才能顺应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潮流,促进普通的观光旅游向高层次、更富吸引力的文化需求型旅游发展,从而使旅游业的发展保持长期稳定健康的态势。
一、发展文化旅游业有利于提升青岛市的软实力
(一)发展文化旅游有利于提升青岛市旅游产品的品位和格调
青岛市的旅游资源蕴涵着许多文化特点,齐鲁文化、海洋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工业文化、名人文化等是我市得以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我市旅游产品向纵深发展的依托所在。
(二)发展文化旅游有利于拓展境外旅游市场
据欧洲旅游委员会对赴美游客抽样调查表明,60%的人是出于文化的原因赴美。日本作为中国第一大客源国,其中来华游客的49% 是为了感受中国的历史文化。文化已然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旅游业最富魅力的卖点,成为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发展文化旅游有利于提高青岛市的新形象
旅游形象是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市的旅游业要上新台阶,就要在进一步发掘文化旅游的内涵上下大工夫,努力塑造现代滨海文化名城的良好形象。
(四)发展文化旅游有利于青岛市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旅游与环境生态保护具有一致性,文化旅游往往被看作是一个促进环境保护的重要形式。它不仅有利于促进像我市这样一个资源短缺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利于提高本地居民的综合素质,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二、青岛市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青岛地区就出现了人类文明的曙光,即墨古城为战国时代著名的大城市。秦始皇曾三次登临琅琊台。汉武帝曾在现属城阳区的不其山“祀神人于交门宫”。汉代大儒郑玄在崂山讲学,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高凤翰终老于故乡胶州。进入近现代社会,由于青岛特殊的地理区位和历史环境,围绕青岛发生了一系列影响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
———历史古迹和文物众多。以文物保护单位为例。截止到2000年,青岛市已发现古文化遗址、古墓群、古建筑、摩崖刻石和近代革命遗址、优秀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数百处,各种传世可移动的珍贵文物为数更多,仅文博系统库存文物就达100多万件,是历史发展的最好见证。
———城市建筑知名度高。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建置历史一百多年的青岛的城市风貌以欧陆建筑为主,异国他乡的一批优秀建筑构筑了城市的建筑风格。据统计,至1949年青岛解放,青岛市区拥有来自德、日、英、美、俄等20多个国家的人士建造的各类外国式样的建筑299处共1000多栋,其中德日建筑占三分之一。经过长期积累锤炼,青岛建筑结合山海景观与人文特色,创建了“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文化风貌。八大关景区被称作“万国建筑博览会”。
———近、现代革命文化与名人文化荟萃。早在1923年初,共产党员邓恩铭就来青岛开展革命活动,1924年8月,建立中国共产党青岛组,后改建为中共青岛支部。邓恩铭、王尽美、李慰农、刘少奇等一大批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身负历史赋予的使命,先后在青岛从事革命工作。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1932年后改为国立山东大学)建立,校长杨振声奉行“兼容并蓄”办学思想,一批新文学运动闯将如老舍、闻一多、沈从文等先后来青岛任教。一批自然科学家也相继来青岛从事教学研究,胚胎学家童第周、生物学家张玺、物理学家王淦昌等各具所长,各有建树。如今,青岛市仍完好地保存了沈从文、闻一多、老舍、梁实秋等名人故居。
———特色博物馆相对集中。青岛的特色博物馆主要包括:1959年开始筹备、1965年正式建馆并对外开放的青岛市博物馆; 位于市南区太平路19号天后宫内的青岛市民俗博物馆;目前我国海军组建的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海军发展历史的海军博物馆;全国首家以消防为主题的青岛消防博物馆;1923年至1927年康有为在此居住并仙逝于此的康有为故居纪念馆;始建于1905年,1908年正式竣工使用的青岛迎宾馆;位于现青岛山公园、由德国人始建的青岛山炮台遗址;位于四方海岸路18号的中共青岛地方党支部旧址等。
三、发展我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几点建议
要使青岛市成为一个文化旅游大市、强市,关键在于通过深入发掘我市旅游资源中的文化内涵,展现其特有文化的魅力,加大旅游活动的文化含量,以旅游带文化,文化促旅游,提高我市旅游产品的品位和格调,打造出对游客具有文化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品牌产品。建议如下:
(一)依托独特优势,创新都市文化旅游
青岛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和东西方交汇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风貌主要靠城市建筑来体现,历史上的优秀建筑往往具有不可再造性,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建议有关部门依托青岛独特的历史风貌和东西方交汇的历史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好南部老城区、八大关、太平角别墅区等街区及文化名人故居,美化城市南部海岸线景观,创造性地开展都市文化旅游,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在保护历史建筑风貌、街区格局的基础上,以特色教堂为中心,依托欧陆建筑特色街区、特色建筑,重点规划中山路老字号和名牌商品一条街,发展曲阜路、肥城路、浙江路、安徽路等为欧式特色消费街区,促进老城区经济的发展。
(二)实施多元产品战略,深度开发特色文化旅游项目
发掘海洋文化、历史文化、戏曲文化、宗教文化、山盟海誓爱情文化、民间文化等优秀地域文化,通过对特色文化的产品化、市场化重组,最大限度地发掘、提升并实现青岛旅游所蕴含的文化附加值,同时进一步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的品牌项目。
一是大力发展海洋文化旅游。利用海洋、海岛、渔产品资源等,开辟出游客在观光娱乐的同时能够体验海洋文化的旅游空间,规划设计一些活动。主要有:第一,海上特色旅游项目。鼓励发展大中型游船,重点培育团岛湾、青岛湾至浮山湾和麦岛的海上观光航线,开通至灵山岛、竹岔岛、斋堂岛和大小管岛的海岛旅游航线,大力发展海上看青岛和参与性强的海上游乐活动;发展帆船、游艇、游钓度假俱乐部,开展回归自然的海上度假休闲活动。第二,海岛旅游开发。对于灵山岛、竹岔岛等岛屿的初级开发,应借鉴国内外已开发岛屿的经验,因势利导。对于田横岛的二次开发,要准确定位,高起点、前瞻性地搞好规划,着力搞好高端会议和度假旅游。在开发中要正确处理好风情旅游、度假旅游和高端会议的关系,行政与企业的关系,季节的关系,统筹协调发展田横岛和青岛市东部的休闲旅游度假项目。
二是积极发展乡土文化旅游。开发胶州茂腔和即墨柳腔等地方戏曲旅游资源;开发民间传统制作工艺如即墨老酒的酿造工艺,即墨的花边技艺,即墨面塑、平度宗家庄木版年画、胶州农民画、莱西葫芦雕刻、胶州剪纸等专项旅游;在民俗体育类中,“够级”扑克游戏已经传遍全国,并有世界性影响,可考虑举办够级大赛;做大民俗节会如青岛赏花会(亦称樱花会)、海云庵糖球会、新正庙会、财富节(财神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在乡土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应在注重可参与性,强化旅游者的文化体验度上下功夫,使旅游者从先前旁观者的角色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角色。
三是认真搞好宗教文化旅游。青岛市拥有湛山寺和太清宫等一批佛教、道教文化旅游资源。除了针对佛教信徒、道教信徒等开辟佛教、道教朝圣朝拜游之类的文化旅游专线外,还可以针对更广大的普通旅游者,举办各种佛教、道教文化活动,增强佛教、道教等旅游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从而使这些宗教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挖掘。
(三)重点打造几条工业旅游专线
海尔、青啤、青岛港是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中的佼佼者。目前,我市青啤、海尔、双星、金王、华东葡萄酒9个名牌企业,都加快了投资建设工业旅游示范点的步伐。要进一步发挥青岛的优势———品牌效能,把品牌整合起来,构筑品牌城市,发挥好旅游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有助于在国内外树立鲜明的城市形象,进一步拓展旅游文化空间。
1、依托海尔工业园和海尔科技馆,进一步完善发展以 “海尔”为品牌的工业旅游示范点。早在1999年初,海尔国际旅行社就抓住青岛市大力推进工业旅游的有利时机,推出了“海尔工业游”项目,将海尔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整洁有序的现代化生产线、琳琅满目的产品展室及中国首家由企业出资兴建的现代科技展示馆———海尔科技馆作为旅游产品开发了出来。建议相关部门会同海尔集团增加游客参与设计现场制作的样板车间,进一步完善海尔科技馆的功能。
2 、依托“青啤博物馆”让旅游者在百年建筑历史与现代科技文化的融合中,感悟啤酒带给大家的奥妙,领略百年民族企业文化的风采。“ 青啤博物馆”集百年建筑历史和文化、生产工艺流程、企业文化交流、啤酒娱乐、购物为一体,具备了旅游的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 是海内外游客在青岛旅游的最新景致。青岛啤酒博物馆应不仅仅是青岛啤酒业的立体画卷,更应是以一种特殊的具体的语言实物,生动地向人们描绘青岛的历史和现状,让国内外游客参观青岛啤酒博物馆犹如翻阅一部形象生动的青岛历史教科书。建议一方面收集成千上万张来自世界各地的啤酒商标,让游客体味世界啤酒文化的芬芳。另一方面设置一个配有高清晰度循环播放青岛百年历史与青岛啤酒发展史大屏幕的展室。以旅游者的趣味点为导向,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业旅游专线。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