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0
中山区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 锁定
声明
中山区是辽宁省大连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是大连市的金融和商业中心。中山区位于大连市区东南部,东、南、北临海,西与西岗区接壤。中山区总面积43.85平方千米,海岸线长27.5公里,总人口357794人(2012年),辖8个街道。
2012年,中山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口径)2910300万元。中山区是大连市的中心城区,是大连商贸、金融、信息、旅游中心。中山区内聚集了国内国外众多的银行、保险公司、金融公司。[1]
中文名称 中山区 外文名称 Zhongshan Area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辽宁省大连市 下辖地区 8个街道 政府驻地 桂林街道 电话区号 0411 邮政区码 116001 地理位置 大连市南部,市区东部 面 积 43.85平方千米 人 口 36万人(2003年) 方 言 胶辽官话 气候条件 海洋性暖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海之韵公园,海军广场,燕窝岭风景区,棒棰岛,老虎滩 机 场 大连国际机场 火车站 大连站 车牌代码 辽B 行政代码 210202
目录
中山区历史沿革
中山地域最早见于史载是在东汉。《三国志·魏书》中《邴原传·卷十一》记载,东汉时中原著名学者邴原曾避乱辽东,“原欲归故里,止于三山”。即邴原在辽阳(襄平)居住十余年后,在返山东时,在“三山”又居留若干年。“三山”得名于大连湾口外的三山岛,当年的“三山”泛指三山岛对岸的大陆,其中包括今中山区域在内,这是中山区最早的称谓。
唐朝初年,中山区域称“三山浦”。唐初征高句丽收复东北地区时,唐军曾在三山岛储备粮秣军械,为攻取大黑山卑沙城做准备。至唐贞观年间,中山区域称“青泥浦”。
明代,中山区域称“青泥岛”。明天启年间中山区域又称“三山海口”。
中山区 清同治九年松山寺古刹重建碑(1870年6月)铭文中有“大清国盛京奉天府金州郡西旅安社青泥洼”字样,可知当时中山区域称“青泥洼”。考其源,因这里临海一带地势低洼,海滩有大片淤泥,船家向陆地看呈青乌色,故名。
1905年2月,日本当局把达里尼市改名为大连市。日本统治大连期间,统治机构几经更迭,1904年5月至1905年5月为军事占领的军管署时期;1905年6月至1919年4月为军政统治时期;1919年4月至1945年8月为民政统治时期。大连民政署衙门1906年9月设在日本桥(今胜利桥)北,1908年迁大广场。
1915年9月以后,日本统治当局对大连城市区实行“市制”统治,“城市居民自治”,即设若干町街组成街区,今中山区域大体属于东大连区。城郊及农村实行会制,为州民政署下的第三级政权机构,中山区域农村大体属岭前会、老虎滩会。会下设屯、街,配屯、街长。
1945年8月22日,苏联红军进驻旅大,实行军事管制。11月8日,大连市政府成立。12月8日,改黑咀子区为中山区至今。
1945年11月8日,大连市政府成立后,将日本统治时期的123个区划定为市内12个区,并在12月8日的《新生时报》上刊登:“市政府从大连市旧123个区重新划编12个区等情已至本报,唯黑咀子区之名不但区长认为不雅,市民亦以为有更改的必要,故经群众提建议,通过市政府批准,改为中山区,用以纪念孙中山先生精神永垂不朽”。
1946年2月7日,大连市区政会议决定大连市内设中山、西岗、沙河口、寺儿沟、岭前5个区,原中央区和南山区并入中山区,并于2月21日成立中山区政府。
1950年12月寺儿沟区公所并入中山区公所,同时改称中山区人民政府。
1955年4月,改称中山区人民委员会。1959年8月,岭前区并入中山区。
1950年12月,在城市区公所改为区人民政府的同时,将寺儿沟的7个坊并入,共有25个坊,即:王家屯、北斗、春海、春和、春德、兴和、桂林、武昌、昆明、武汉、华昌、友好广场、解放、枫林、青泥洼桥、永和、胜利桥、友好、菜市、天津、民生、民主广场、安乐、明泽、北海公园坊。
1953年6月,撤销坊改建为街道居委会。
1954年初,将25个街道居委会,调整为18个街道,即:明泽、兴和、民主、民生、永和、天津、民乐、青泥洼桥、友好广场、解放、枫林、华乐、春德、春海、春和、昆明、华昌、桂林街道办事处。
1959年9月,将原有25个街道(含岭前区撤销后并入的7个街道)合并为八一路、虎滩、桃源、葵英、青泥洼桥、天津、解放、民乐、春海、桂林等10个街道。
中山区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